第277章 殿试 (2 / 2)
乐悠悠文学www.lyywx.com
皇帝的面容威严庄重,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让人望而生畏。
两侧,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按品级依次站立。
他们的表情严肃而恭敬,每一个人的眼神中都透露出对皇帝的忠诚与敬畏。
整个大殿内弥漫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让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感。
殿试开始,首先由知贡举官宣读考试规则。
他的声音洪亮而清晰,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今日殿试,旨在选拔贤才,为我大宋社稷效力。尔等务必秉持诚信,用心作答。如有舞弊,严惩不贷!”
他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让贡士们深知此次考试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随后,内侍们将试卷一一发放到贡士手中。
考生们看着题目,表情各异。有的人眉头紧皱,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仿佛在努力寻找着解题的思路;有的人则毫不犹豫地奋笔疾书,仿佛胸有成竹,早已心中有数。
整个大殿内,唯有毛笔在宣纸摩挲的沙沙声,仿佛是一首无声的乐章,演奏着贡士们的梦想与希望。
徐子建抬头偷偷看了自己老板嘉佑帝一会。
他的心中既紧张又兴奋,紧张的是这是决定他命运的时刻,兴奋的是他终于有机会在皇帝面前展现自己的才华。
嘉佑帝注意到徐子建的小动作,微微瞪了他一眼,那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警告,仿佛在告诉他要老实作答。
徐子建无奈只好低下头准备开始考试。
他看着考题,“古之明王,求贤而听之,择善而使之。法不足以有行也,改之而已;人不足与有明也,作之而已。以守位则安,以理财则富,以禁过则听,以讨罪则服,以交鬼神则飨,以来蛮夷则格,以上治则日月星辰得其序,以下治则鸟兽草木得其性。朕夙兴夜寐,心庶几焉,而未知所以为此之方。子大夫其各有所闻,为朕言之。朕即位于明道二年,行义政事之失,加于天下多矣,往者或不可救,来者尚可图也。以所见言之毋隐。”
徐子建心中暗自思忖:这题目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既要言之有物,又绝不能过分针砭时弊,毕竟主旨是要向嘉佑帝展现自己的忠心。
他深知,在这夺嫡之争暗流涌动的朝堂,唯有忠于嘉佑帝,忠于齐王的人才是真正的自己人。
不过他本来就是嘉佑帝的心腹,倒是没有这方面的顾虑,这次殿试只需要尽情发挥即可。
他思索片刻,便开始挥毫泼墨。
他写道,令圣上实乃贤明君主。
黄河之祸由来已久,并非大周朝之过,大周朝反深受其苦。
而嘉佑二年,陛下下令加固修复河堤,此后数年,洪水再未泛滥,此乃有功于天下之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的笔下,仿佛再现了当年黄河泛滥的场景,以及嘉佑帝为治理黄河所做出的努力和决心。
再者,为了大周与辽国的和平,陛下选择隐忍,增加岁币,看似退让,实则是为了休养生息,为国家长远发展考虑。他深知,在当时的局势下,这是一种无奈而又明智的选择,体现了嘉佑帝的深谋远虑。
还有,陛下大力提拔贤臣,对士卒重赏,此举奠定了大周文治武功的基础。他列举了一些被嘉佑帝提拔的贤臣,以及他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展现了嘉佑帝识人之明。
更值得一提的是,陛下组建登州水军,成功压制辽国,拓土百里,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对嘉佑帝的这一举措赞不绝口,认为这是嘉佑帝英明神武的体现。
同时,徐子建还提出了自己在会试中《平戎策》的观点。
他认为,应当收复河湟陇右之地,在那里建立马场,招募西羌精锐,与朝廷军队夹击党项,逐步蚕食横山之地,如此,大周边疆可固,国力可盛。
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战略规划,从地理环境到军事部署,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
另一边,苏轼却头脑发热。他觉得此次殿试,应直言不讳,方能展现自己的才学与担当。
于是,他在考卷写道,嘉佑帝庆历时期的“庆历新政”。
本意是整顿吏治、提升行政效率、实现富国强兵,结果却草草收场。
他指出变法太过急切,导致一些政策未能落地生根,反而引发诸多问题。
他的言辞犀利而直接,毫不掩饰自己对“庆历新政”的看法。
西夏立国,朝廷竟没有防范未然,致使边疆隐患大增,损失惨重。
他对朝廷在西夏问题上的失误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认为朝廷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加强对边疆的防范。
大周朝需要整顿西疆军事,加强对西夏的防御。他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如加强军事训练、增加军事装备等,希望能够引起朝廷的重视。
甚至,他还提到登州水军耗费太高,长此以往,恐有穷兵黩武之隐患,希望朝廷能够节省开支。
他的观点虽然有些尖锐,但却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担忧。
苏辙则相对沉稳。
他适量指出大周朝庸官冗余的弊端,提出应适量控制官员数量,提高官员办事效率,如此,方能使朝廷政令畅通,国家繁荣昌盛。
他的分析客观而深入,提出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务实精神。
徐坤,深知拍马屁的重要性。
他在试卷上,对嘉佑帝继位以来的各种政策夸得天花乱坠。
但凡出现过错,他便推脱是下面臣子蒙蔽圣上,将嘉佑帝描绘成一位圣明无过的君主。
他的言辞虽然有些夸张,但却反映了当时一部分人的心态,他们为了迎合皇帝,不惜歪曲事实。
章惇出身江南路,深知海贸对大周朝的影响,他主要从经济方面来论述自己的观点,提出开源节流,大力发展农桑以及工坊,增加对外贸易,从而提升大周朝赋税,从而达到富国强兵。
他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看到了海贸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为朝廷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
日至中天,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大殿的地面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膳食由宫女们有序送入。
餐食并不丰盛,一碗八宝粥以及两个炊饼。
徐子建的答卷早早写完,他看着手中的食物,心中感到一阵轻松。
他慢慢悠悠地吃着午餐,仿佛在享受这难得的片刻宁静。
相比之下,其他贡士们却吃得匆匆,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焦急和紧张,只为能多些时间润色答卷。
他们深知,这最后的润色可能会决定他们的命运,因此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申时已过,收卷时刻到。内侍们依序收走试卷,贡士们依次退出大殿。
他们或神色轻松,仿佛对自己的答卷充满信心;或面带忧虑,担心自己的表现不够出色。
徐子建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大庆殿,殿试已经考完,如今只需要等待数日后东华门外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