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悠悠文学www.lyywx.com

记事范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 403 年)“三家分晋”,下讫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 年)“征伐淮南”,涵盖了 16 个朝代、前后 1362 年的历史。

2. 书名由来:宋神宗认为该书可以让统治者“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特赐名《资治通鉴》。后世也简称其为《通鉴》。

3. 作者及助修人员:

主修:司马光(1019 年 - 1086 年),字君实,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他不满王安石变法,熙宁三年(1070 年)自请离京到西安任职,后居洛阳十五年潜心修史。司马光除《资治通鉴》外,还着有《司马文正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等。

助修:协助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的主要有刘恕、刘攽、范祖禹三人。刘恕另着有《通鉴外记》《十国纪年》;刘攽另着有《东汉刊误》《五代春秋》;范祖禹另着有《唐鉴》《帝学》等。此外,司马光之子司马康也参与了部分撰修工作。

4. 撰写背景:

社会环境:宋朝建立后采取“重文抑武”国策,文化、科技和工商业发达,刻书业兴盛,朝廷征集了大批书籍,培育了大量文化人才,编印了多部大型图书,重新校刻了系列史书,为史书编撰创造了良好条件。

时代需求:中唐至五代十国的历史教训以及北宋中期的积贫积弱,促使统治阶层和知识阶层思考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史学家们希望总结历史经验为现实服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个人志向:司马光嗜好史学,认为人君要治理国家不可不读史书,遂立志编写一部简明易读、贯通古今的史学着作,而英宗、神宗等皇帝对他修书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5. 内容概要:

重点内容:所记史实主要以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尤其偏重于政治和军事,具体包含了“君道”“臣谊”“国是”“民情”和为官之本、治学之途、做人之道等多方面内容。详细记载了历朝兵、刑、礼、乐等方面的政治举措和重大政治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影响,历次重大战争的成因、经过和结果,以及田制、赋税改革及攸关民生苦乐的其他重大事件。

叙述方式:以时间为顺序、以事件为核心,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撰述,记录了各个朝代、各个国家兴衰递变的过程和人民群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存状况、斗争情况。书中还选录以往史书的评论,并以“臣光曰”形式发表评论,表达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治国理政的意见。

6. 历史影响:

史学价值:《资治通鉴》以其体系庞大、贯通古今、史料丰富和鲜明的鉴戒史观,被誉为中国古代独堪与西汉司马迁《史记》相媲美的史学巨着,司马光与司马迁并称史坛“双司马”,两书并称“史学双璧”。它为后世的史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和独特的史论,促进了中国史学的进一步发展。

思想影响:其蕴含的国家治理思想和历史借鉴意义对于后世的政治家和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他们思考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参考。

文化传承:它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且其故事和思想也对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