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柳永 (1 / 1)
乐悠悠文学www.lyywx.com
柳永(约982年—1057年),福建崇安人,原名柳三变,字景庄,后来改名为柳永,字耆卿,因在家中排行第七,别名柳七,世称“柳屯田”。他是北宋着名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1.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柳永出身于官宦名门、书香世家,先祖为中古士族河东柳氏。他自幼受到儒家思想的系统训练,读书刻苦,幼时便开始学习诗词,志向高远。
科举坎坷:咸平五年(1002年)左右,柳永在家乡通过乡试后赴京参加科举,但屡试不中。他曾多次应试,在第四次科举考试(1024年)失败后,愤怒之下离开汴京,由水路南下,从此填词为生。期间,他的词作《鹤冲天》中的“忍把浮名,换做低吟浅唱”被宋仁宗看到,导致后来他虽考中进士,但被罢黜功名。直到景佑元年(1034年),柳永第六次参加科举才终于得中,当时他已自称“及第已老”。
为官生涯:柳永考中进士后,先后担任过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监、泗州判官等官职,后来以屯田员外郎致仕。
晚年生活:嘉佑二年(1057年),柳永返回崇安家乡,在路过润州时去世,享年75岁。
2.创作特点:
语言风格:柳永在词作的语言表达方式上大胆创新,既运用书面语,又大量运用市井口语和俚语,如“恁、怎、争、我、你、伊”等,使词作生动活泼,易于理解和传播,同时雅句也颇多,整体呈现出雅俗融汇的特点。
内容取材:他的词具有纪实抒情性,题材广泛,包括男女爱情、社会底层歌妓心声、市民大众的生活、北宋都市生活和市井风情等,贴近市井大众的生活,堪称当时社会生活的“实录”。
表现手法:柳永结合慢词篇幅较长的特点和市民大众的欣赏需求,创造性地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运用到慢词的创作中,能够细致入微地刻画场景、人物情态等。
叙事结构:在词作的结构上有所创新,时间结构体现出回环往复的特点,空间结构上扩展为自我思念对方,同时设想对方也在思念自己的多重空间结构。
3.主要作品及影响:
主要作品:柳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词作,流传下来的大概有两百多首,被收录到《乐章集》中。其代表作品有《雨霖铃·寒蝉凄切》《望海潮·东南形胜》《八声甘州》《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等。
对词体发展的影响:柳永之前,慢词创作比例很小,而他结合新曲创作了大量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词坛上以小令为主的格局,使得慢词和小令两种词作体制平分秋色。他还是两宋词坛上创作词调最多的词人,现存的两百多首词就用了133种词调,其中有一百多个都是他首创或首次使用的。柳永的创作方向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用市民容易理解的语言和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重表现平民百姓所熟悉的事物,对后世词人如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柳永是北宋时期宋词领域第一位卓有成就的改革家,对宋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鹤冲天·黄金榜上》是柳永的一首词。
原文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赏析
上阕:开篇“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柳永诉说自己科举落榜的遭遇,“偶失”二字,看似轻松,实则蕴含着深深的失落和无奈。“明代暂遗贤,如何向”,表面是说圣明时代遗漏贤才,自己不知何去何从,实则是一种牢骚和愤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这几句是柳永的自我安慰和激愤之语,科举不顺,他便索性以一种狂放的姿态面对,认为自己虽然没有官职,但作为才子词人,就如同没有官职的卿相一样尊贵。
下阕:“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柳永笔锋一转,将场景转向烟花之地,在那里他有可以慰藉心灵的意中人。“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他描绘自己在歌妓身旁享受风流快活的生活,认为青春短暂,应该及时行乐。结尾“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体现柳永的一种反抗情绪,既然得不到朝廷的功名,那就把这浮名换成饮酒唱歌的逍遥生活。
影响:
这首词直白地表达了柳永对科举失利的不满和对传统功名观念的叛逆,词中所展现的狂放不羁的态度和对世俗价值的挑战,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大胆的。
传说宋仁宗在看到“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后,很不高兴。在柳永后来科举考试时,看到他的名字,便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使得柳永再次落第,也可见这首词对柳永仕途产生的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