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5) (1 / 2)
乐悠悠文学www.lyywx.com
侯君集(?-643年)是唐朝初期的名将,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1. 出身及早期经历:
侯君集出身官宦之家,是豳(bīn)州三水人,为东汉司徒侯霸的后人,后燕散骑常侍侯龛的十世孙,北周骠骑大将军、肥城郡公侯植之孙,潞国太夫人窦娘子第五子。他少时以勇武自称,唐朝建立后加入秦王府,跟随秦王李世民东征西讨,因功累迁左虞侯和车骑将军,爵封全椒县子。
2. 主要功绩:
参与玄武门之变:武德九年(626年),突厥攻打唐朝边境,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欲举事除掉秦王李世民。侯君集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等人劝说李世民,并帮助其制定行动方案。六月四日,侯君集参与了“玄武门之变”,辅佐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及齐王李元吉。李世民继位后,论功行赏,侯君集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五人功居第一,晋升为左卫将军,爵封为潞国公,赐食邑一千户。
征讨吐谷浑:贞观八年(634年)十二月,吐谷浑进犯唐朝边疆,侯君集辅佐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李靖出征吐谷浑。李靖采纳侯君集之策,兵分两路,最终攻灭吐谷浑。此役后侯君集因功改封陈国公,转任吏部尚书,授予光禄大夫。
攻灭高昌:贞观十三年(639年),高昌王麹文泰阻断西域商路,太宗李世民任命侯君集担任交河道行军大总管攻灭高昌。他指挥唐军一路攻破高昌的多座城池,俘获麹智盛及其高昌国官吏,刻石记功后班师回朝。
3. 性格特点与结局:
侯君集本为武将,不好读书,受到太宗李世民重用后才开始读书。主持官员选举与考核时,出将入相,皆被称赞,但他也逐渐变得居功自傲。在攻灭高昌后,他未经请示便私自发配无罪之人,又私分高昌国的珍宝,还不能制止手下将士偷盗宝物,返回长安后被人弹劾而下狱。虽经中书侍郎岑文本上书求情获释,但他内心非常不快。
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谋反事发,侯君集因与李承乾密谋被杀。太宗李世民念其有大功于社稷,特赦其妻及一子以祭祀。侯君集的画像曾与长孙无忌等人一同图形于凌烟阁,但后来李世民因不忍看到他的画像,不再登上凌烟阁。
总的来说,侯君集是唐朝初期一位有勇有谋、战功赫赫的将领,但他的性格缺陷和不当行为导致了最终的悲剧结局。他的经历也成为了唐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为后人所研究和反思。
侯君集谋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个人心态失衡:
灭高昌后的牢狱之灾使其心生不满:贞观十三年,侯君集攻灭高昌后,未经请示便私自发配无罪之人,又私分高昌国的珍宝。班师回朝后,他因此事被人弹劾而下狱。虽然后经中书侍郎岑文本上疏求情被释放,但侯君集自以为攻灭高昌立下大功,却因这些“小事”受到下狱的待遇,内心非常不快,认为皇上赏罚不公,对唐太宗产生了怨恨。这种不满情绪长期积累,使得他对朝廷的忠诚度逐渐降低。
性格桀骜不驯,不知进退:侯君集出身官宦之家,少时以勇武自称,性格中带有一定的自负和傲慢。在获得战功后,他更加居功自傲,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和地位。这种性格特点使得他在遇到挫折和不如意时,容易产生偏激的想法和行为。
2. 外部环境的影响:
太子李承乾的拉拢: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担忧自己被废,知晓侯君集心有怨恨,于是与其私下交往谋划。李承乾的女婿贺兰楚石担任太子府千牛卫,多次带领侯君集进入东宫。侯君集觉得李承乾懦弱无能,认为如能扶助其即位,自己就可登上摄政宝座,于是便参与到李承乾的谋反计划中。
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唐朝初期,朝廷内部存在着各种政治势力的斗争。侯君集可能感受到了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受到了威胁,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地位,选择了谋反这条极端的道路。
总之,侯君集谋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个人性格和心态的问题,也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他的谋反行为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剧结局,也给唐朝的政治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张公瑾(594 年 - 632 年),字弘慎,魏州繁水人。他是唐朝初期的重要将领,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名列第十八位。以下是他的一些主要经历:
1. 早年经历:
张公瑾原是王世充的部下,担任洧州长史一职。李渊建唐之后,张公瑾与洧州刺史崔枢一起献城投降唐朝,被任命为邹州别驾,后累迁右武候长史。
后来徐圆朗叛军攻陷楚丘,企图围攻虞城。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命崔枢、张公谨率领各州豪强作质子的子弟一百多人去守卫虞城。尽管有人担心他们会叛变,但张公谨二人坚守虞城,使叛军难以攻破,最终撤军。这一事件让张公瑾开始受到关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 玄武门之变:
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与秦王李世民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李世民向张公瑾求取自保的办法,张公瑾的回答合李世民心意,逐渐受到器重。
武德九年(626 年),李世民对诛杀李建成与李元吉一事犹豫不决,于是请人占卜吉凶。此时张公瑾从外而入,一把抢过占卜用的龟甲扔在地上,说:“占卜是为了决定犹豫不决的事情,现在事情并无疑难,为什么还要占卜呢!如果占卜的结果不吉,难道就能够停止行动了吗?”这番话让李世民下定了除掉李建成的决心。
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张公瑾与长孙无忌等人埋伏在玄武门外,发动突袭,将李建成、李元吉二人斩杀。随后太子府与齐王府的人率军赶到玄武门报仇,张公瑾凭借臂力惊人,独自关闭大门,死守玄武门,抵挡住了他们的进攻。
3. 讨伐东突厥:
李世民继位后,张公谨升任左武侯将军,封定远郡公。贞观三年(630 年),张公瑾上奏朝廷,认为可以讨伐东突厥,并列举六条理由,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认可。
随后,兵部尚书李靖被任命为行军总管,张公瑾为副总管。贞观四年(630 年),张公谨随李靖大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漠北之地尽皆归属大唐。李世民大喜,封张公谨为邹国公,改任襄州都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